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来提升能源效率、调整能源结构和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推动区域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然而,由于中国各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针对不同区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和侧重点也应该有所差异,本文接下来将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视角提出分类施策、梯次有序推进区域碳中和战略的建议。
首先,对于浙江、上海、北京、福建等已经基本完成“碳脱钩”的省区,其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已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其产业结构仍有优化和升级的空间。针对这类省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应主要作用于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这类省区应利用自身的经济技术优势,大力发展高质、低碳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对于原有的传统高碳产业,可以通过产业梯度转移的方式,将其转移到经济相对落后但新能源资源更为丰富的西部地区,在推动本省区完成深度脱碳的同时,为中西部省区的发展提供机遇。
例如,浙江省在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可以将汽车及零部件、化工、纺织服装等高碳产业有序向西部地区转移;北京市和上海市的数据中心可以向内蒙古等中西部地区转移,有序推进“东数西算”。
其次,对于广东、江苏、山东等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同步增长的省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应放在技术革命性突破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上。通过加大能源消费领域的科技研发投入完成技术革命性突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强化能源生产领域的技术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快速发展,完成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最终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
具体来说,在消费侧,加快推进电气化转型升级,在交通运输等领域加快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在生产侧,加速推动离岸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替代传统的燃煤发电;加大储能技术研发力度,通过合理布局,解决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周期性和间歇性问题;通过加快技术扩散速度和加大研发力度,进一步降低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成本,尽快解决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经济性瓶颈。
再次,对于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山西等以传统产业为主的粗放发展省区,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应同时覆盖提高能源效率、调整能源结构和优化产业结构三个方面。具体来说,对于辽宁、山西、黑龙江等能源效率低下的省区,节能与提高能效仍然是实现减排目标的第一抓手;对于目前仍严重依赖化石能源的黑龙江、吉林等省区,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并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是未来推进减排目标的关键抓手;与此同时,在技术节能潜力和可再生能源替代潜力不断挖掘的前提下,降低高碳产业比重从而优化产业结构将成为以上区域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选择。
最后,对于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经济相对落后省区,经济增长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第一要务。这类省区不仅在传统能源资源禀赋方面优势突出,在新能源资源禀赋方面优势同样明显。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应该作用于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领域,发挥其新能源的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风能和太阳能发电产业,实现由化石能源大省向新能源大省、化石能源输出基地向新能源输出基地的转变,完成能源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建议这几个省区将新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加强与经济发达省区的空间协同发展,解决省区之间能源需求与供应空间错位的问题,注重地区资源禀赋、能源布局、产业结构的差异性和协同性,通过承接发达省区的高碳产业转移、积极对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构建区域低碳空间协同发展格局。
绿碳神州云·数字化平台,运用领先的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设备的智能化运维。其全面的解决方案和专业的技术支持,助力企业实现能源效率的提升。通过智能化运维、精细化能耗管理和数字化碳排管理,平台帮助企业降低能源消耗、优化能源利用和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碳管理的数字化转型。
绿碳神州云·数字化平台打通了绿电交易、绿证交易、碳交易平台和国家电网平台,实现碳排管理的数字化。通过实时监测和跟踪企业的碳排放情况,平台能够帮助企业制定碳排减排目标,并提供碳排管理方案。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技术水平和推广低碳生产方式,企业能够实现绿色化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运营者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谢谢。)